2025年6月17日,澳大利亚标准局(Standards Australia)与新西兰标准局(Standards New Zealand)联合发布AS/NZS CISPR 15:2025,替代旧版AS/NZS CISPR 15:2011。新标准首次将紫外/红外辐射设备、广告标志灯、装饰照明及应急标志纳入强制管控范围,明确其射频骚扰(辐射与传导)的限值与测试方法,覆盖产品从设计到流通的全周期。
该标准与全球主流EMC框架接轨,但增设本土化要求:例如,LED驱动电源若输出电压超60Vdc,端子需强化绝缘;无线灯具需额外通过蓝牙/Wi-Fi频段合规性测试。澳新监管机构ACMA(澳大利亚通讯与媒体管理局)同步调整风险分级,90%灯具被划为Level 2(中风险)及以上,需提供测试报告及责任供应商合规声明(SDoC)。
一、新标落地意味着出口企业面临双重合规压力:
1. 安全认证挂钩:LED灯泡、可移动照明灯等Level 3高风险产品,强制要求SAA安全认证(依据AS/NZS 60598系列)+ EMC测试(CISPR 15)+ RCM注册。例如,分离式LED驱动电源需单独认证,且必须为SELV(安全特低电压)型。
2. 标签与追溯强化:RCM标志高度从≥3mm提升至≥5mm,且必须标注供应商代码(如N12345)。进口商需在EESS数据库登记产品,任何设计修改均需重新报备。
未合规产品将被拒绝入关。近两年常见拒证原因包括:元器件认证不符、缺失澳标差异文件、说明书未更新IP防护等级等。
二、行业影响:成本上升与技术升级并行
1. 成本测算:新增无线电测试(如蓝牙灯具杂散发射检测)使认证费用上涨30%-40%。以无线灯具为例,完整RCM认证费用达6万-9万元,其中EMC测试1万-2万元,无线电测试2万-4万元,EESS年费约9500元。
2. 技术难点:30MHz-1GHz电场辐射测试要求半电波暗室环境,且需360度旋转寻峰值;9kHz-30MHz磁场辐射测试需三环天线多向测量,中小企业整改难度大。
照明大厂如飞利浦、欧普已提前布局,复用欧盟EN55015测试数据降低成本,但澳新独有的谐波电流(AS/NZS 61000.3.2)和电压闪烁标准仍需本地化适配。
该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强制实施,过渡期内允许旧版证书流通。ACMA计划联合RSM(新西兰频谱管理机构)启动市场抽检,重点排查广告灯箱与应急照明设备。
新标不仅是技术门槛的升级,更是澳新市场对绿色照明和电磁安全协同性的重新定义。对于中国制造企业,加速整合“安规+EMC+无线电”的一站式认证方案,将成为破局关键。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