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发布《网络安全(智能设备安全标准)规则 2025》,作为《网络安全法 2024》核心细则,该规则将于2026年3月4日生效,旨在应对智能设备网络安全挑战。
制造商和分销商有一年的时间来确保合规性。制造商和分销商必须遵守类似于EN 303 645的严格安全措施,包括:
• 禁止使用通用默认密码;
• 实施漏洞报告机制;
• 定义安全更新的支持期。
要在澳大利亚销售消费类IoT商品,企业必须提供合规声明,确认符合这些安全标准。该文件必须包括:
• 商品类型和批次编码;
• 制造商和代表详细信息;
• 合规声明;
• 支持短期信息;
• 地点、日期和签名。
官方链接:
https://www.legislation.gov.au/F2025L00276/asmade/text
法规出台背景:网络攻击激增,漏洞问题凸显
2023年,澳大利亚智能家电网络攻击同比增长170%,78%漏洞源于出厂默认密码及缺乏漏洞响应机制。为落实《网络安全法 2024》相关义务,该规则应运而生。
法规适用范围:聚焦 “相关可连接产品”
规则适用于直接或间接连接互联网以发送接收数据的设备,如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不包括台式电脑、智能手机等。
法规主要内容:四大举措强化安全
1. 禁止通用默认密码:设备首次启动时强制生成唯一密码或采用生物特征认证。
2. 建立漏洞响应机制:制造商和分销商需7×24小时接收漏洞报告,48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
3. 明确安全更新期限:安全更新支持期限不得低于产品停售后5年。
4. 提供合规声明文件:销售时提供含12项要素的电子声明文件。
法规监管措施:三级体系保障实施
1. 预认证阶段(2025年Q1-Q3):企业提交安全架构方案审核。
2. 市场抽检阶段(2026年Q1起):每季度随机测试 10% 流通设备。
3. 违规处罚:最高处以产品销售额 4% 罚款,或列入政府采购黑名单。
法规带来的影响:促进行业变革,推动全球标准趋同
1.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未通过ACMA认证的设备将禁止进口,促使企业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2. 改变设备设计逻辑:制造商需重构固件安全架构,增加技术研发和合规成本。
3. 推动全球标准趋同:澳大利亚与欧盟ETSI、美国NIST启动互认谈判,有望推动全球物联网安全标准趋同,对全球智能设备安全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关注“广东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取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