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最新动态临时存储类

外媒称中国经济规模或被低估:增速仍将超全球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网    发布日期:2015-10-22    阅读:1136次
字体:
0

  2015年10月16日,彭博新闻社消息显示,世界顶尖的新兴市场投资者之一、富兰克林-坦普尔顿投资公司新兴市场集团董事长马克·默比乌斯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至少将达到7%,并认为有很多经济活动其实没被计算在内,因为中国正从制造业主导的经济转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这与荣鼎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在9月为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撰写的报告中所阐述的观点不谋而合。
  报道称,那份长达200多页的研究报告发现,中国的GDP核算方法基本符合国际惯例,指摘其统计数据纯属捏造的说法“不准确”。不过,他们承认,中国的统计数字及其透明度“有时受到政治利益的影响”。报道称,这些分析师发现,中国经济比官方数据所显示的更大而非更小,服务部门是最难衡量的,房地产业则比当前体现出来的还要重要。若实际经济规模更大,那么中国的债务与GDP之比就显得没那么可怕;此外,单位劳动力产出、继而劳动生产力都会看起来更可观;GDP的单位产值能耗也会有所改善;它还意味着中国会提前两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但不是所有消息都令人振奋。报告撰写人丹尼尔·罗森和包蓓蓓写道:“在今后几年,要使如今较发达的中国经济实现更高增长率会愈发艰难。”经济学家们预测,政府将宣布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下滑到6.8%。那将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季度增长率。默比乌斯并不气馁,他说:“经济转型无疑正在进行,它一定会取得成功。”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0月17日的消息显示,据汇丰银行首席执行官斯图尔特·格利弗称,有关中国经济可能严重放缓的担忧言过其实了。格利弗预计,受消费开支强劲增长等因素的提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几年的增速“仍将超过全球经济增速”。格利弗在伦敦对举行聚会的汇丰银行客户们说,“虽然贸易和制造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下行风险,但这并非什么新趋势”。他说:“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不会硬着陆。”
  报道认为,中国决策层当前试图让经济摆脱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型为国内消费型增长模式,以促进经济更加可持续地增长。中国央行8月做出的让人民币贬值的决定,在全球股市引发了一波恐慌。但格利弗表示,中国央行此举并不说明该国实体经济脆弱不堪。他说:“过去几个月出现经济波动,股市也反复无常。但这与中国的长期走势没什么关系。”格利弗表示,中国今年有可能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他表示,对任何一个由市场驱动的经济体而言,经济波动是完全正常的。但这种波动不应转变人们对中国发展道路基本面的看法。

本文包含附件,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此附件内容!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请先注册

相关资讯

最新国外资讯
最新国内资讯
最新工作动态
最新风险预警
广东省农食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WTO/SPS)信息平台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