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广东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平台最新动态临时存储类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盘点分析

信息来源:易碳家期刊    发布日期:2013-11-15    阅读:518次
字体:
0

通过CDM机制间接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

  《京都议定书》第12条清洁发展机制(CDM)规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1缔约方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非附件1国家(发展中国家)开展减排项目合作。该项目经核证的减排信用额度(CERs)既可以冲抵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排放额度,也可以在国际碳市场上转让出售。我国于1998年就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作为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CDM机制下的CERs出售方的身份间接参与国际碳排放权市场交易。

  2005年6月26日,我国第一个CDM机制项目——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注册成功。随后,我国CDM项目逐年增加,产生的核证减排量也在逐年上涨。根据联合国气候公约网站(UNFCC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31日,我国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累计有3614个,约占全球CDM项目注册总数(6898个)的52.4%。从已注册CDM项目的预计年度减排量来看,我国已注册CDM项目的预计年度减排量为572231208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球已注册CDM项目预计减排总量894679182吨二氧化碳当量的64%。同样截至2013年5月31日,我国获得签发的CERs数量为85245064吨二氧化碳当量,占联合国总签发量1334898773吨二氧化碳当量的61.9%。因此,我国无论是在联合国注册成功的CDM项目数上,还是在CDM项目产生的预计减排量上,或是在获得联合国签发的CERs数量上,均居于世界首位。


国内碳交易平台建设开始起步

  除了在CDM机制下间接参与国际碳市场交易外,2008年以来,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国内碳交易平台建设。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包括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等在内的几个排放权交易所。

  2008年8月5日,作为中国首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成立。2009年8月5日,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国内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北京奥运会期间“绿色出行碳路行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2009年12月16日,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发布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V1.0版。2011年3月29日,地产企业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购买16800吨 “熊猫标准”下的自愿碳减排量。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是于2008年9月25日挂牌成立的。其主要功能是为温室气体、主要污染物和能效产品提供安全高效的电子竞价和交易平台,为CDM项目以及区域、行业、项目的低碳解决方案提供咨询服务。

  2010年6月3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自主开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并为首批项目37.59万吨自愿减排量提供电子编码和公示服务。2011年6月10日,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组织了中国大陆首笔基于PAS2060碳中和标准的企业自愿减排交易。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于2008年8月5日挂牌成立,并于2011年12月23日改制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主要从事组织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能源领域中的各类技术产权、减排权益、环境保护和节能等综合性交易。交易所成立以来共挂牌自愿减排项目50个,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项目142个,撮合成交CDM合作项目13个。

  2010年9月30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揭牌。该交易所主要为深圳市排污许可证配额交易、CERs(CDM核证减排量)、VER(自愿碳减排)以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提供市场服务。2010年11月19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与北大汇丰商学院、北大环境与能源学院、深圳嘉力达公司合作研究课题“碳排放定额标准与交易机制”正式立项。2011年7月24日,交易所推出“低碳大运”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发起了“我为大运碳抵消”活动。


链接

  “碳市场”是“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简称。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签署《京都议定书》,规定了部分负有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的国家可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减排目标,并提出了国际排放权贸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和清洁发展(Clear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三种交易机制。由此,全球碳市场发展实践日益引人关注,本内容由易碳家知识堂提供。

  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碳市场发展迅速。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6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额达312.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7.5%,2007年交易额上升至63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1.7%;2008年达到了1263.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0.6%;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和2010年增幅有所减缓,2009年达1400亿美元,2010年全球交易额约1200亿美元,2011年交易额达到1760亿美元。

  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曾在2009年6月发表报告,预测全球碳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本文包含附件,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此附件内容!
如果您还不是会员,请先注册

相关资讯

最新国外资讯
最新国内资讯
最新工作动态
最新风险预警
广东省农食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WTO/SPS)信息平台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