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碳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
碳排放权之所以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而具备市场价值,是由于《京都议定书》对于部分发达国家碳排放总量的国际法律约束。因此,要建立发展我国碳市场,必须首先建立健全碳排放权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第一,可以借鉴欧盟于2003年颁布的《欧盟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指令》,出台全国统一的对于国内碳排放总量进行强制性约束的基础法律文件。因为,如果仅仅依靠目前规划纲要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软约束机制,国内碳交易仍然会缺乏大规模供求的市场环境。众所周知,由于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缺乏强制减排的国际国内法律基础,以自愿减排为基础的美国国内碳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在国际碳市场体系中只占据很小的份额。
第二,制定国内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基本制度,即制订类似于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下的“国家分配计划”(National Allocation Plans,NAP)。国家应该首先确定逐年递减的全国碳排放总额度,而后协调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自的年排放额度,最后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向参与强制减排的行业和排放企业发放配额。年度内结余的配额可以上市出售,超出配额排放的企业必须通过市场购买额度,否则缴纳高额罚款。借鉴欧盟的经验教训,在配额分配上可以遵循先免费发放,后拍卖发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三,要加强与碳盘查有关的法规制度建设。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是碳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我国应加快与此相关的立法和规则的制定工作,以提高纳入强制减排企业和独立第三方核证机构的诚信度及其进行碳盘查的能力。作为第一步,我国已制定公布了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微观经济主体只要遵循“熊猫标准”并被合格的第三方机构核证,就可以获得相应数量可供市场交易的碳信用额度。下一步应尽快制定公布我国自己的强制核证标准以及与碳盘查相关的一系列规则。
有重点分步骤启动交易所集中碳交易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两省五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此举标志着我国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加速。为了尽快启动国内交易所集中碳交易,笔者建议:第一,借鉴他国经验,尽快制定交易所交易制度和业务规则,重点推出国际碳市场主流交易品种。第二,交易所会员的接纳方面应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应首先接纳排放密集型行业的骨干企业作为交易会员。对于非排放密集型企业的碳交易,则纳入自愿减排贸易体系。第三,交易所布局应该避免出现各地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交易所布局应以地域分布合理,业务有效衔接为目标。集中交易试点启动的初期,交易所的数量应限制在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几家,而后可根据试点情况和竞争性原则进行精简合并,最终以形成一家强制交易品种交易所、一家自愿交易品种交易所的专业化分工格局为最佳。
大力发展国内碳金融市场
“碳金融”是促进低碳经济和碳市场交易的所有金融工具和手段的总称。事实上,如果缺乏必要的金融工具的支持,国内碳市场的发展必将受到极大制约。因此,我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步发展碳金融市场。
第一,碳融资市场。无论是企业减排技术改造,还是开发碳抵消工程项目,减排活动的前期投资都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资金支持。国家应该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碳融资业务。建议国家开发银行在这项领域发挥示范作用,必要时还可对其他商业银行的碳融资业务进行担保。
第二,碳基金市场。碳基金的市场功能包括减排项目的中介咨询服务、单独或者合作开发减排项目,直接参与碳市场现货期货投机交易等方面。作为碳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碳基金不仅可以汇集社会资金参与碳交易活动,还可以大大提高碳交易的市场流动性。
第三,碳期货市场。由于减排项目的开发具有较长的时间周期,参与减排项目开发的微观经济主体必然会面临市场碳价格波动的风险。碳期货市场功能就是为碳市场交易者提供套期保值交易工具,同时吸引众多投机者和套利交易者入场交易,从而有利于碳市场均衡价格的发现。建议国内碳现货交易启动后,可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发设计碳期货期权交易品种。
链接
“碳市场”是“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简称。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签署《京都议定书》,规定了部分负有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的国家可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减排目标,并提出了国际排放权贸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和清洁发展(Clear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三种交易机制。由此,全球碳市场发展实践日益引人关注,本内容由易碳家知识堂提供。
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碳市场发展迅速。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06年全球碳排放市场交易额达312.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7.5%,2007年交易额上升至63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1.7%;2008年达到了1263.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0.6%;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和2010年增幅有所减缓,2009年达1400亿美元,2010年全球交易额约1200亿美元,2011年交易额达到1760亿美元。
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曾在2009年6月发表报告,预测全球碳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